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北方特别风行,不过,出现“饺子”这个专有名词,已经是很晚近的事儿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饺子还不叫饺子,而是被称为“饺饵”、“粉角”、“角子”、“扁食”等等,直到明清时期,才确立下“饺子”的称呼。
说到这里,可能福建等地的朋友就会不乐意了:这“扁食”指的明明是馄饨,怎么突然又变成饺子了?的确,在福建等南方地区,馄饨才被称为“扁食”。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人口中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
“扁食”,或曰“匾食”,这个名称,最迟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三朝北盟会编》中有记载:“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被金国人俘虏的宋朝徽钦二帝,所吃的金国“御膳”,竟然是馄饨和扁食。在这里,馄饨和扁食是分开记录的,那么,馄饨与扁食就应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了。无独有偶,明朝的《酌中志》,也将馄饨与扁食分成两种不同的东西:“此月,糟腌猪蹄尾、羊肉包、扁食、馄饨。”
(影视剧中徽钦二帝被俘后的惨状)
扁食既然与馄饨不是一个东西,那他究竟是不是饺子呢?《酌中志》对“扁食”的描述,可是太简略了,只有三个字:“水点心”。这水里的点心可多了去了,谁知道水点心是不是饺子呢?幸好,作者还补充了一笔,说当时的明朝宫廷过新年时,会在某一个扁食的馅儿里包上碎银子或是铜钱,吃扁食的时候,谁吃到这个包着铜钱的扁食,谁来年就会有好运气(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这个习俗,如今北方过年吃饺子时仍有留存,看来这个“扁食”,与饺子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是,清朝人写的《六道集》中,却又说了:“馄饨……内有饀(馅),或圆或匾,亦名匾食。”怎么到了清朝,扁食又变成馄饨了?这个变化多端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
《清稗类钞》里的一句话,倒是无意间做了解释:“北方俗语,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
什么是“饵”?其实,“饵”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糕饼。而“饺子”、“馄饨”、“锅贴”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带馅儿的面饼。所以在最初,这些东西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它们互相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如今这么明显,所以在古代,饺子与馄饨,其实都可以称作扁食,“扁食”二字,就是对“面皮里包馅儿”的食物的统称,至于你到底是把馄饨当作扁食,还是把饺子当作扁食,那就随各人的意了。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三朝北盟会编》、《酌中志》、《六道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