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指导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用更广的宏观角度、更长的时间跨度、更综合的系统维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深化生态修复保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深化生态修复保护
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指导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用更广的宏观角度、更长的时间跨度、更综合的系统维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面深化生态思维,正确领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核心理念
首先,要深刻把握生态修复系统性、完整性和原真性内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
生态修复的系统性,重在统筹兼顾,科学施策治理。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修复不是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而是按照系统论的观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综合治理、系统修复。
生态修复的完整性,要在尊重自然,理顺局部整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和生态功能完整性,做好大生态文章。
生态修复的原真性,贵在回归本真,自然恢复为主。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生态修复必须跳出“改造自然”的思维惯性。
其次,要充分认识生态修复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特点,永葆攻坚克难锐气斗志。
生态修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久久为功。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生态修复要对受损生态系统“治本”,只有长期努力与投入,才能产生稳固成效。
生态修复是硬仗苦仗,任务艰巨,要做攻坚准备。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生态问题往往“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生态修复要摆脱传统路径和惯性思维,做好攻坚战准备。
生态修复需科技赋能,避免反复,保持长效稳定。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坚持科技赋能全流程生态修复,做到多尺度观测、多方法印证,确保成效长效稳定。
同时,要始终坚持生态修复合法性、经济性和操作性原则,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思维。
坚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合法性,实施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抓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切实增强“法治生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经济性,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生态修复要正确认识投入产出关系,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坚持生态修复工程的操作性,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统一战线。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态修复工程要干出实效,必须要在认知不断更新、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转变理念方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生态文明思想中汲取绿色发展奋进的力量,推进广东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广东贡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转变理念方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从“看病问诊”到“强身健体”,由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变为通篇谋划的战略,加强系统性保护修复。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审视生态修复工作,科学实施“双重”规划,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系统化治理。
从“头痛医头”到“整体施策”,强化大生态意识,注重生态完整性修复。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关系,注重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统筹,让山水生态融入乡村、融入城市。
从“改天换地”到“顺应自然”,借自然之力修复自然,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构建海陆联通、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从“速战速决”到“久久为功”,立足长期战略,脚踏实地、务实重干。建立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制定近远结合、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拈轻怕重”到“攻坚克难”,充分认识生态修复工作艰巨性,以攻坚的干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善于总结经验与不足,在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的链条上,在时间、技术、管理上总结积累经验,举一反三。
从“昙花一现”到“智慧生态”,融合创新理念,科技赋能保持生态修复长效稳定。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构建国家与地方互联互通的“双重”工程监测监管平台。
从“法治缺失”到“法治生态”,保障生态修复工程合法性,用法治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督察体制,建立健全法律制裁、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机制。
从“山穷水尽”到“绿色发展”,确保生态修复工程的经济性,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健全生态保护修复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大生态修复产业市场。
从“相互掣肘”到“整体联动”,健全生态修复协同机制,提高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通过空天地海一体化生态监测系统,以点线面全域生态监测为重点,实时监测生态演化进程,实现生态修复全生命周期管理。
(屈家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