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什么要上泰山封禅

“封禅”,是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最高祭典。因为它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仪式。《史记封禅书》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埴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盲禅者,神之也。”又引《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上泰山封禅_http://jingxuanwang.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但是,一般帝王还没有资格封禅,一定要受命于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才有资格。

纵观历史,自宋代之后便没有帝王再进行过泰山封禅,即便如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九巡北海,编《永乐大典》,北修故宫,也不再通过泰山封禅来彰显丰功伟绩了。

这又是为何呢?

究其原因,无外乎有功不足彰,德不配位者也想夸耀功绩,拉低了泰山封禅的荣耀。

这个人,就是宋真宗!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有哪些帝王进行过泰山封禅

正史记载,一共只有六位帝王封禅过泰山,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在这六位封禅的皇帝中,唐朝和汉朝各自占了两位,比较符合汉唐两代的历史地位。

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号称千古一帝,在位期间实现了华夏大地第一次大一统。不仅在政权和疆域上实现了一统,而且在制度上、文化上促进了融合。

嬴政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成为后世普遍的政权组织方式。统一文字、度量衡,更是让华夏从此开始融为一体。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嬴政东巡封禅泰山。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一位雄才大略的汉家天子。在位54年,文治武功极为炫目。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年号,颁行推恩令,颁布太初历,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垄断盐铁、酒类经营,抑制商人势力。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对外积极扩张,大破匈奴,平定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开发西南夷,经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群臣东巡,封禅泰山。

光武帝

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凭一己之力再造汉室江山,结束西汉末年的混乱割据。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中,刘秀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

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光武帝率群臣封禅泰山。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唐王朝第三位皇帝。在父亲李世民的强大光环之下,虽然不耀眼,但也堪称明君。李治勤于政事,创造“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的“永徽之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率文武百官封禅泰山。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北宋第三位皇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但由于性格懦弱,在对外问题上过于软弱,作为不大。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主动向辽国纳贡求和,结成“澶渊之盟”。事后深以为耻,用封禅泰山来粉饰太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

那么,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泰山封禅真的有这么神吗?

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最能彰显自己丰功伟绩,乃至被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大功绩,可能真的就不多,因为毕竟要做出超出一般的事才行。例如:开拓很大的领土,重大工程,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编修典籍,封禅泰山。

相对于前几种来说,封禅泰山不需要有直接证明的相关功绩,因为修筑长城需要百万民夫,大一统需要君臣奋进,封狼居胥需要有大军远征,贞观之治需要有达到盛世指标,永乐大典需要恒古难寻。

而封禅泰山并不需要有某一件事直接证明已经足够资格了,却需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到突出,才有那么资格,可以说是帝王们最荣耀的事情了。

彰显的是帝王,在历史长河里,千古唯一的光彩。

再小编看来,除了正史里记录外,有一些帝王也有资格封禅泰山。

诸如汉文帝刘恒,大德至圣,文景之治是中华五大盛世之首,也是华夏文明再迈进大一统中的第一个盛世。

开创孝宣之治的汉宣帝,面对汉武帝留下的海内虚耗,与民生息的同时,把整个西域纳入版图,达到汉朝领土最高峰,西汉国力达到极盛。

隋文帝杨坚,二开中华,结束南北朝几百年的乱象,开创三省六部制,影响后世一千年。

唐太宗李世民,自不必多说了,假如说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汉武帝立住了民族的脊梁,那唐太宗就是挺起了民族的胸膛。盛唐气概,再今天依旧让我们魂牵梦绕,热舞沸腾。

女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是有足够资格可以到泰山封禅的。

可以说再宋真宗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之前,有资格封禅泰山的不止五个

其中不排除有帝王个人的心胸,以及对民力的体桖,但是也不难看出:

丰功伟绩的帝王不去泰山封禅是自己的是,但是想做这件事必须有足够的,非同一般的杰出功绩,重大贡献。

然而,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让泰山封禅从至高荣誉,跌落下了神坛。

后人对于宋真宗赵恒的评价并不高,一方面是源于他的懦弱,另一方面正是源于他的妄自封禅。

宋真宗即位之初,还算勤于政事,重用一代名相李沆,并减免税赋,让建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宋王朝高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的反腐手段也极其高明,他先是完善了官员制度,后又建立官员档案,最后他又颁布了《文武七条》,以告诫百官不得贪污。在宋真宗的一系列措施之下,宋朝经济快速发展,史称“咸平之治”。

优点说完,我们再来说说缺点。

一、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南下,深入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澶州一旦失守,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岌岌可危。北宋自“雍熙北伐”惨败之后,对辽国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北宋朝廷内以王钦若为首的诸多大臣主张南逃,而宋真宗也认同这一观点。

但是一代名相寇准却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并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都该杀。寇准先是列出了南逃的种种危害,后又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宋真宗迫于压力,只得御驾亲征。大军行进途中,王旦问宋真宗:“十日不胜,何以处之?”赵恒沉默良久回答道:“立太子!”

但是宋军尚未抵达澶州,听闻辽军声势浩大的宋真宗又萌生了退意,“立太子”的气势也不复存在。好在寇准一再劝阻宋真宗,才让宋军顺利抵达澶州。抵达澶州后,在寇准的鼓励、劝说之下,宋真宗登上城墙鼓舞士气,宋军士气大振,辽军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加之辽将萧挞览被射死,辽萧太后多次请求议和。

宋真宗本就无心恋战,于是不顾大好局势以及寇准的苦苦哀求,同意和解。宋真宗并对派去和解的使臣说:“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实在不行,赔款上百万也行。)

寇准得知此事后大为恼怒,指着使臣愤怒地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最后和议的结果为: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二、妄自尊大

宋真宗好大喜功,但又胆小懦弱。他这一性格特点被王钦若所熟知,于是就诱导宋真宗举行“封禅”大礼封禅”是古代君王的最高成就,自宋真宗以前,仅有五位皇帝实行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是拥有杰出贡献的皇帝。

宋真宗为了能过封禅,甚至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后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

而“封禅”一事,确实是宋真宗一生最大的错误,一是过于劳民伤财,二是他确实资质欠缺。与宋太祖、宋太宗、萧太后以及后来的宋仁宗这些人相比,他确实稍逊一筹。

后世帝王不耻与宋真宗为伍,不再搞泰山封禅这一套把戏了。

不然的话,泰山封禅光环依在的话,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恢复中华祭告先祖时也可以登上泰山,永乐大帝北修故宫南修武当时,也可以多一个工程。清朝被加圣祖庙号的康熙帝,乃至于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六次封顶泰山都不封禅。可以说泰山封禅的荣耀已经跌落到谷底了。

可以说宋真宗此举,真的是一条臭鱼,搞坏了一道名菜了。不知道泰安城有灵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拿着泰山石敢当去暴揍汴京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