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习俗

⒈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习俗_http://jingxuanwang.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1.1人口

新疆地处欧亚古代陆上交通要冲,是“丝绸之路”枢纽地段,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荟萃之地,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几大宗教先后在这里传播。这些地理、历史、宗教的原因使得新疆的文化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而各民族的文化又因为各自地理生态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民俗风情的不同而不同。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文化,更以其浓郁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独领风骚。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维吾尔族总人口为839.94万人,其中男性427.29万人,女性412.65万人;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维吾尔族人口增加了119.24万人,增长率为16.54%,平均年增长率1.48%。

在维吾尔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163.31万人,占总人口的19.44%;乡村人口676.63万人,占总人口的80.56%。与10年前相比,维吾尔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3.91个百分点。

维吾尔族在全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834.56万人,占维吾尔族总人口的99.36%。另外,维吾尔族人口数超过2000人以上的地区有湖南、河南、广东、江苏、四川和北京。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后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12历史源流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 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文史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被译写为“韦纥”,是指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作“回纥”(《新唐书》卷217);公元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名称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1935年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

维吾尔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游牧在我国北方的丁零、高车、回鹘等古老部落,和匈奴、突厥等部族也有亲缘关系。公元840年设庭于蒙古高原中部的杭爱山东段的回鹘汗国王族率部四散,其中的主要两支西迁到今新疆境内,与当地操伊兰语、突厥语、汉藏语的原居居民及先期来疆的回鹘人相结合,经过长期的血缘融合,在察合台汗国时期又融入了不少蒙古人的成分,逐渐形成了当代的维吾尔族。

血缘和地缘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维吾尔族具有丰富的传统音乐、舞蹈蕴藏。举世闻名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西域乐舞被维吾尔人民有变异地传承了下来。长期的村落定居生活使得大规模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成为必须和可能,形形色色的麦西来甫即是这种群众性娱乐活动的代表。

1.3维吾尔族文学遗产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现在使用以阿拉伯文字母转写的维吾尔文字。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卢尼文、依照粟特文字母创制的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文等。现行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共32个字母,从右向左横写,称为老维文。1960年以后,曾进行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创制了一套新维文。1982年起恢复使用老维文。

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文学遗产,流传至今的有《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乌古斯可汗传》和《真理的入门》等。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均产生于维吾尔族历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在维吾尔族民间广为流传,它对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学和语言都具有重要价值。

1.4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驰名中外的传统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维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流传最广的艺术瑰宝。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诗歌、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多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其中以“十二木卡姆”的规模最宏大,形式曲调最为完整。16世纪叶尔羌第二代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对十二木卡姆的发展与规范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二木卡姆》于新中国成立后经系统整理正式出版。全套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连续演奏时间长达24小时之久,具有有乐、有舞、有词的民族特点。这是一部巨大而完整的,几乎概括了维吾尔族数百年斗争生活及其所有民族艺术形式的音乐史诗。

文化遗产的搜集:新疆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各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以民族优秀传统文艺为素材,创作一批优秀剧(节)目等方面,均获得大面积丰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自治区文化部门成立维吾尔工作小组,深入南北疆农牧区采风,搜集整理濒临失传的艺术珍宝。20世纪80年代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创作演出了大型维吾尔木卡姆歌舞,整理录制了舞蹈光盘,以及形形色色的歌舞晚会等,极大地扩大了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对外影响。被誉为维吾尔古典百科知识的《福乐智慧》等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和研究,为新疆民族文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被称为中国“万里长城”文化工程、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的《中国戏曲志·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新疆卷》以及《中国文物音乐大系·新疆卷》等已经出版面世。

1.5宗教信仰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袄教、景教和佛教等。到了16世纪,伊斯兰教在维吾尔地区占据统治地位。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派别的依禅派。朝拜麻扎是新疆依禅派活动的重要内容。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与伊斯兰教有关,主要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鲁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1.6习俗和礼仪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

1.7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棱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

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

1.8居住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早地区建筑的特点。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炕,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1.9饮食

维吾尔族喜欢吃面粉制作的各种烤馕、拉面、炒面等。烤馕和抓饭是他们最常见的饭食,喜欢吃牛、羊肉。另外还有烤羊肉串、烤包子、薄皮包子等民族风味食品。维吾尔族群众都喜欢喝奶茶、吃水果。新疆水果品质优良,产量颇丰,维吾尔族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均吃水果最多的民族。有些水果还制成果脯,如葡萄干、杏干、杏包仁、哈密瓜干、桃皮等。维吾尔族严禁吃猪肉、驴肉、狗肉和螺肉。羊肉串如今已经走出新疆,深入内地城镇,成为风靡全国的民族风味小吃。

1.10主要聚居区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陆腹地,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南是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天山东西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准葛尔盆地,盆地中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是良好的冬季牧场,南部是冲积平原。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片片绿洲。总体构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新疆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加之被高山环绕,海洋水气难以到达,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春秋较短,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长,相对湿度低。由于天山的阻隔,南疆和北强的气候又有明显的差别。南疆比较温暖,雨雪较少,年均降水量只有50毫米,但是山脉、高原的冰雪融水为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提供了灌溉水源,而绿洲则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农业区。北疆较冷,雨雪较多,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天山西部山区可达700毫米以上。

新疆地大物博,水、土地、森林、生物、能源、金属矿产等资源丰富。境内有塔里木河、喀什噶尔河、喀拉喀什河、叶尔羌河、额尔齐斯河等数百条河流,除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外,其余为内陆河,其中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还有100多个湖泊,曾有著名的罗布泊,现有博斯腾湖、艾比湖、赛里木湖等。天山和阿尔泰山中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质材优良。新疆的罗布麻、肉灰蓉、雪莲等稀有植物用途广泛,野骆驼、黄羊、羚羊、玄狐、银狐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境内石油和煤炭分布广、储量大。地热、风能、太阳能丰富。稀有金属和有色矿产分布广泛,成矿条件好。新疆盛产无核葡萄、甜瓜、西瓜、香梨、白杏和无花果等,享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新疆还是中国三大牧区之一,畜产品相当丰富。新疆还有着非常诱人的旅游资源,著名的自然景区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民族区域自治首先从帮助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开始。1953年先后成立了3个民族乡;1954年成立了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锡伯、回、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有了自治地方。1955年10月1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由东向南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等省区相邻。新疆有边境线5000多千米,由北向南依次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接壤。

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发展了绿洲灌溉型农业。小麦是维吾尔族农家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新疆的自然条件利于棉花种植,其中长绒棉质地优良,最为有名。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维吾尔族有11%的人口居于北疆。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在冶金、玉雕、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等方面有一定成就。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商道上,因此维吾尔族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经商传统,发展了“巴扎”(集市)的贸易形式。叶尔羌(今莎车)、喀什、阿克苏和哈密都是传统的商业中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