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陈维稷(1902年10月15日-1984年),出生于安徽省青阳县,中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奠基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在建立纺织工业完整教育体系,领导制定纺织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纺织科技进步,支持棉花良种培育,建立和健全纤维检验机构,发展纺织出版事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又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人,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和《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等重要著作,是中国纺织界与科技界一位深受尊敬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
陈先瑞(1914年-1996年1月10日),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军的"陕南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5次赴朝参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鹤桥(1914年8月-2008年12月21日),安徽省霍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其五(1914年~1984年9月),原名刘毓珩,安徽省巢县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历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1948年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起草《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建国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1965年被错误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残;1978年后平反,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宜贵(1914年-1997年6月23日),安徽省霍邱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原道(1902年-1933年4月10日),又名元道 ,安徽巢县(今巢湖)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先驱。1933年1月7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原道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4月10日,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
陈应寿(1908年11月-),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人。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中原突围、莱芜战役、淮海战役,西北大青山剿匪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克武(1915年-2001年1月30日),原名杨瑞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长征、劳山、山城堡战役、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国夫(1905年-1982年2月4日),安徽省霍邱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直罗镇战役、四平攻坚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平津等战役。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