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御海缘昆仑玉

“金玉石缘”四个字既是一块和田玉的金字招牌,也是贾彤华先生对自己三十余年收藏和田玉的感悟总结。“金玉”者,一“俗”一“雅”,雅俗共赏,美一定不是孤冷高傲,而是润心启智;“石缘”,一个缘字,道尽可遇不可求的坦然,诉说相遇相知的珍重。

青海御海缘昆仑玉_http://jingxuanwang.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把它融入八千年玉文化的脉络里,多了一份厚重感。今摘写前人论述,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灿烂文化里。

从和田玉中衍生出来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千年儒家思想影响,和田玉本身的文化也逐渐被赋予了儒学思想,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等与玉有关的思想被人们所熟知。

中华民族有八千年的用玉历史。最早应该是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为代表,玉文化史称为珣玗琪板块,这一板块最具代表性的玉种是岫玉;其次应该是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瑶琨板块,这一板块的玉种比较杂;最后才是西北地区的球琳板块,这一板块的玉种就是产自昆仑山脉的和田玉。和田玉出自我国西北,是我国古今众多玉中的一种,它与我国东北、东南之古玉一起培育了中华民族爱玉、崇玉、礼玉、赏玉、玩玉、藏玉并视玉为命根子的传统观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它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之一,这就是和田玉文化形成之源!

古人经过数千年的筛选,到了夏商周三代,逐步接受了和田玉,而放弃了最早发现的珣玗琪和瑶琨区域的古老玉种,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时的,和田玉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为王室的主要用玉,这一点我们通过有关的史料记载以及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即可以得到证实。历史经过了春秋战国时代,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从那个时候起,一直到清王朝灭亡,和田玉一直都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用玉。其它玉料在帝王心目中是毫无地位的,所以,人称和田玉是我国三千多年的帝王用玉。这一点以西汉初中期,广州南越王墓、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等出土玉器,以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玉器都能得到证实。和田玉走上历史舞台一直为王室所用,尤其是西周帝王视和田玉作为王家天府守藏的对象,如天球即雍州所贡之宝如天色者,想必就是和田青玉,遇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于西序,事毕收归天府贮藏。很有可能和田玉进入内府后先与华山之球、夷玉、河图等均被视为宝物收贮了,不久便逐渐取代了地方玉的上述功能。

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儒家赋予它“德”的内涵,使和田玉获得了新生命。

儒家将“德”与和田玉对应,以玉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据史料记载,至迟在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便提出玉有“九德”。在他的《管子水池》一书中说:“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扬彻远,纯而不乱,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之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徳出焉”。就是说玉所以贵重,是因为它表现出九种品德。溫润而有光泽,代表仁;清澈而有纹理,代表智;坚韧而不弯曲,代表义;清正而不伤人,代表品节;鲜艳而不易垢污,代表纯洁;可折而不可屈,代表勇;玉的瑕疵与优良质地都表现在外面,代表诚实;华美与光泽相互渗透而不相互侵犯,代表宽容;敲击起来,其声音清扬远闻,纯而不乱,代表有条理。所以君主总是把玉看的很贵重,收藏它作为宝贝,将玉琢磨成吉祥的器物,以充分体现玉的九种品德。

至春秋晚期,儒学宗师孔丘提出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这十一德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玉料本身有十一个美感:一、“仁者,精光内蕴,观其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也”;二、“义者,廉而不锐,圆融无碍也”;三、“礼者,佩之坠下,自卑而尊人也”;四、“知者,缜密如栗,自知者明,己严外宽也”;五、“信者,乎伊旁达,触照其身,莫不安乐,不生疑惑也”;六、“天者,气如白虹,度量如海也”;七、“地者,精神见于山川,自然中自然相,返朴归真也”;八、“道者,其质纯洁,犹如雪山,虽入淤泥,清净无染,人所共修也”;九、“德者,玉璋特达,规矩方圆,不浮不沉,静而无躁也”;十、“忠者,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表里如一也”;十一、“乐者,扣之声清悦耳,身心安定也”;孔子将玉德的观点推向高峰,他利用玉的自然表征(即玉的化学的、物理的诸种性能)形象地解释人们的品德和操行。孔子的玉德学大大推动了和田玉文化的发展以及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从“九德”到“十一德”,是玉文化的绵延不断,是人与自然灵物的共鸣,是君子品格臻于完美的映照。

此玉为贾彤华先生收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