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花滑比赛场

北京冬奥花滑比赛场_http://jingxuanwang.com_信息发布_第1张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推动艺体融合发展”——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现场 中国艺术报记者乔燕冰 摄

“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尤其是用20字概括的北京冬奥精神,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为更好地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再出发,一起向未来,4月11日,中国舞协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办了“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推动艺体融合发展”——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花滑协会主席申雪等出席会议,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主持座谈会,与李莉、关金林、隋文静、韩聪、彭程、金扬、杨芳、张晓欢、沈鸿飞、黄峰、陈丹等来自中国花滑协会和国家花样游泳队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冯英、夏小虎、柳斌、吉成章、费波、李响(线上参会)、胡晓、段妃、苏鹏、周游等中国舞协有关方面负责人、舞蹈界专家、艺术家、编导一起,围绕“舞蹈视角下的体育艺术崛起”“奥运人才培养与舞蹈之探究”“艺体融合的路径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座谈,共同探讨舞蹈与体育的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发展。

与会人员合影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

“实现艺术的觉醒”

在花滑这项技术与艺术交织融合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如果说技术磨练提升是可参照甚至可被量化,那么艺术追求不仅无形可循甚至无边无限,这无疑是花滑最大的挑战和寻求突破的关键点。而自2019年中国舞协与中国花滑协会开启战略合作让舞蹈艺术深度介入花滑以来,尤其是北京冬奥会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佳绩,也让彼此探索更多可能和潜能。

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教练关金林

花滑国家集训队教练关金林讲述了如今在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的中国花滑曾经历的筚路蓝缕的艺术探索之路。“早期音乐的使用比较落后和粗糙,往往是简单将一个或快或慢的节奏剪接在一起,把音乐乱剪一通”,“所谓编排就是技术动作 简单滑行,把音乐充满,再加上点艺术表现,无非是抬一下头、手、腿,甚至只是用手画一个圈,仅此而已”。关金林透露,伴随比赛规则的改变和中国花滑的成长进步,无论音乐使用、动作编排都在不断提升。“随着节目的编排难度增加,也到了最重要的,即对于表演情感的投入需求越来越强。在早期表演时,是从‘面无表情’到非常不协调的微笑,再到内心发展成有一些故事,然后表演开始投入,这是多年来演变的过程。现在顶级运动员的节目中已经不单单需要漂亮的动作,更加注重表演的情感投入,他们内心必须有故事,由心而出的动作才更有感染力,才更能征服人。”关金林说。

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冠军韩聪

实现艺术的觉醒,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身体感染世界,这是隋文静的感悟,也是她和韩聪这对冬奥冠军一直在努力实践的。韩聪直言,非常希望舞蹈老师帮助他们挖掘情感和心灵上的东西。同时他认为,在艺术的浸润下,运动员还需要像演员那样解放天性。“在运动员中,往往小男生、小女生手拉手都觉得很尴尬、很别扭,更谈不上‘内心戏’,这样给一套《卧虎藏龙》的动作,他们可能只展示一套架式,却传递不了内在精神。”韩聪希望未来可以形成针对运动员的艺术教学体系,帮助他们提升艺术素养和水准。

北京花样游泳队主教练、国家花样游泳队集体项目主要负责教练张晓欢

“以前我们通常说一个好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必须是一个好的泳者,现在我们意识到,好的花样游泳运动员不单是一个好的泳者,还要是一个好的舞者。”北京花样游泳队主教练、国家花样游泳队集体项目主要负责教练张晓欢介绍,花样游泳陆上时间不能超过十秒,且只有在水中跃起和踩水动作这些部分能出水,所以不仅要求运动员手上的大幅度动作,肩关节的柔韧性、动作的创意编排和表现力等是致胜法门。

中央芭蕾舞团编导费波

作为中国舞协选派指导花滑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舞蹈专业训练的专业师资成员,中央芭蕾舞团编导费波坦言,通过双方合作更深入了解花滑与舞蹈的共通与差异,在陆地上和在冰面上感受完全不同,对赛事规则以及冰面动作要领的陌生也成为二者融合最大障碍。花滑人舞蹈艺术素养的提升应一点一滴从小做起。在启蒙阶段、人才培养的最初阶段就应将各种艺术训练植入选手身体中,让它们像种子慢慢成长、开花,因此需要舞蹈和体育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更长久地不断碰撞和融合。

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主管教练杨芳

而事实上,艺体融合人才培养在舞蹈界与花滑界之间已经具体实践并开花结果。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主管教练杨芳介绍,2018年5月,中国花滑协会与北京舞蹈学院联手创办花样滑冰跨界跨项集训队,对从北舞附中挑选的52名具有舞蹈功底的学生进行滑冰培训,最终选定6人进行专业的冰舞训练。经过不懈努力,已在全国花滑专业赛事中获得多个奖项。2019年北舞附中开设了花滑实验班,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杨芳表示,几年来在花滑协会和舞蹈学院的努力下,不断在跨界跨项新理念新尝试中找到适合帮助冰舞选手快速成长的各种方法与模式,希望让孩子们在舞蹈熏陶下,把骨子里对舞蹈的感觉尽快生长出来。

期待“中国风”写入“规定舞”

无论是被誉为冰上版的“只此青绿”,还是冰上上演的《夜宴》,“中国风”不仅是奥运健儿在冬奥赛场上不时上演的“中国式浪漫”,也成为花滑和舞蹈人交流中一个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冠军隋文静

“希望有一天能在国际大赛上演绎国粹京剧和戏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这不仅是作为教练的关金林内心的渴望,也是隋文静和韩聪等运动员一直在摸索的方向。但很多国际裁判看不懂中国文化元素,要如何突破?“冰舞中有不同风格的规定舞,在前两年有一个国外冰舞运动员因为出色的Hip-Pop风格表演,自此将Hip-Pop风格写入花滑的规定舞中。如果中国小朋友从小学习花滑,慢慢把自己的风格变成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赛场上争取裁判认可,可能有一天在花滑冰舞赛场上就能看到所有外国选手都在滑中国风格,那一天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努力,也是我接下来想做的事。”隋文静说。

国际滑联级裁判员、首都体育学院教师陈丹

以多年前一位中国选手曾在国际赛场上以《十面埋伏》充满中国特色的身体语言,在高难度的技巧下征服裁判获得那个年代男子单人滑最好成绩为例,国际滑联级裁判员、首都体育学院教师陈丹表示,中国花滑发展的这三四十年中不断挑战、不断创新,努力把中国元素带入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花滑世界中。希望通过艺体融合发展,体育和舞蹈完美地结合,能够涵养中华文化,推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更好地用中国语汇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苏鹏

同样是中国舞协选派参与花滑国家队做舞蹈与花滑共建的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苏鹏介绍,“当时我准备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舞动作素材进行教学,想寻找切入点。但发现这种方式似乎并不理想,甚至给运动员和我都带来了困扰。”由此启发苏鹏对舞蹈之“力”、冰上之“力”与中华文化内在联系的思考,比如是否可以依托花滑冰与刃之间的流动与顿挫、徜徉与急停、盘旋与冲刺、缓冲与失重等体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魂,依托花滑比舞蹈极致得多的空间流动性与空间线条感,在冰这张纸上创造出书法狂想曲。

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关于艺体融合的路径和未来,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指出,要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在强强联合、资源互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精神。“中芭的艺术发展方针是有三足鼎立的宗旨,即传承好古典的、创作好民族的、发展开拓好现代的。无论是体育比赛还是艺术领域,不断向前行时,我们一定要站在自己脚下这块厚重的、蕴含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土壤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我相信无论是花滑、花样游泳、艺术体操以及舞蹈艺术,我们有信心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共同建立体育和艺术的话语体系,在国际赛场和舞台上拥有我们的话语权。”

中国花滑协会竞赛顾问、裁判员委员会主任黄峰

研创适合花滑从业人员的特色舞蹈课程,提高从业者的舞蹈赏析、创编、表达能力;研发提升、丰富中国运动员节目内容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掘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身体及情感表达潜能;跨界合作研发先锋表演模式,探索中国特色艺术表现形式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这是中国花滑协会竞赛顾问、裁判员委员会主任黄峰给出的艺体融合的展望。

艺体融合催生“花滑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召和激励着大家,将北京冬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携手联动、艺体融合,共创未来,成为花滑人和舞蹈人的共识。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舞蹈演员,都要牢记一句话:‘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这句话包含着我们对超越和创新的共识,也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共识,而艺体融合、跨界跨项正是我们努力超越自我、携手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我们正在共同努力的,是对冬奥精神的发扬,为我们今后收获更多合作成果、取得更大突破,做好了铺垫。”黄豆豆表示,衷心希望中国舞协和中国花滑协会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通力合作,共克时艰,继续推进战略合作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拓宽合作路径和渠道,巩固成绩,扩大成果。希望中国舞协在配合花滑队员的各项比赛,选派专业师资指导花滑进行舞蹈专业训练、比赛节目编排、音乐解析与表达,提升运动员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外,还要着眼长远,立足于机制创新,探索常态化合作,双方通过探索奋斗,发现和培养更多跨界的优秀人才,补齐短板、提升弱项、互相帮助,既要追求舞蹈艺术多点开花结果,更要实现体育艺术全方位崛起,全方位实现艺体高质量融合,为共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冰雪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实现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用奋斗铸就辉煌!

“北京冬奥会表彰大会后,中国冰雪也开启了2026意大利米兰冬奥备战周期的新征程。今天的活动是我们开启征程的加油站,是我们出发的新起点。我们要把今天座谈的认识成果和精神成果,转化为行动成果和实践成果。我们要以重要讲话为指引,结合意大利米兰冬奥会备战启动实际,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将专家和老师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全面细致进行研究,拿出贯彻落实的实际举措,为中国花滑备战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打下扎实基础。”申雪说。

“今天是体育界给舞蹈界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这一课也是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一课。”冯双白表示,探索中国特色的艺术表形式怎样走向世界,能够被世界所认可,艺体融合已见成效,未来需要朝着更加大胆、更加多元融合的方向努力。同时,冯双白强调,在全媒体、新媒体时代的氛围和环境中,数字媒介和影像等技术对于体育和艺术动作技术、表演风格等的发展都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也对运动健儿和舞者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更高要求,必须迎难而上实现更大突破。“奥运赛场上,一个特写镜头切进去,隋文静最后靠在韩聪的肩上要流泪的那一瞬间我自己眼泪就下来了,那是什么力量?是现代新媒体镜头下的美丽,让我们看到了感情的力量,也是艺术的力量。”

罗斌表示,“40年前,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中国推出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延展到老百姓口中成为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博;40年后,北京冬奥会杰出的表现被认定为‘北京冬奥精神’,希望在中国舞蹈和中国花滑共同努力夺得北京冬奥赛场上的辉煌之后,双方的合作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多成果,并生发出一种‘花滑精神’,属于艺体相融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表述应该包括舞体相和,共创未来,这是我理解的体育和舞蹈艺术融合的景象。”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胡晓

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运动员代表沈鸿飞

青年舞蹈家李响线上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硕士生导师、一级演员段妃

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理事周游

(作者:中国艺术报记者 乔燕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