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十年来,一块块金字奖牌被镌刻在广安发展的历史长廊上。一个个耀眼的荣誉背后,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任务和底线任务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全域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向“新”而生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深秋傍晚,家住广安城南上甲山水小区的市民龚敬,习惯与老伴一起到兔儿山公园散步。
空气清新,水清草绿,像兔儿山这样的公园在我市越来越多,如同绿色大氧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散步休闲。“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里就从荒地变成了公园,人们休闲的地方多了,空气也更好了。”
十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大气、水、土壤相关法律法规和中省有关决策部署,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治气方面,全覆盖实施水泥、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0户,整治“散乱污”企业294户,排查整治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企业90余家,连续5年实施免费环保集中熏制腌腊制品,强化道路扬尘、烟花爆竹燃放、餐饮油烟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空气污染。
治水方面,将水污染防治由嘉陵江、渠江流域向重点小流域拓展,制定芦溪河、长滩寺河等“5 1”系列方案,投入资金14亿元,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83个,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100%、97.3%。全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66%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华蓥市高顶山矿山公园一角。 华蓥融媒 邱海鹰 摄
治土方面,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家底”,划定优先保护类耕地460.33万亩,安全利用类耕地2.46万亩,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面积225.9亩、风险管控面积7.33亩。全力推进矿山矿企生态修复,排查整治169座非煤矿山、95座煤矿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彰显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有“为”而治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
近日,记者走进武胜县鑫民猪业专业合作社,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这得益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划,目前场内建有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及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雨污分流、微生物无害发酵等程序,通过种养结合的路径,及时有效治理了污染。
“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通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烧水做饭等,沼液作为有机化肥,消纳至晚熟柑桔基地等地。”武胜县鑫民猪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家碧说。
这只是我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十年,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生态广安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改造后的芦溪河碧水长流。 (资料图片)
我市坚决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广安市城乡污水处理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生态环境治理迈入法治化轨道。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广安的决定》等系列文件,系统推进全市产业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
随着一项项生态保护举措落地生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等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数据显示:2021年,广安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优良率87.7%,较2015年上升4.6个百分点;全市10个国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处于有自动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全市无重度污染耕地,十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
逐“绿”而行
绿色发展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在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村油樟基地看到,2万余亩的油樟树长势喜人,漫山油樟林一望无际。“油樟具有生长快、载叶多、病虫少、树叶常绿等特点,寿命长达千年,是成片造林和四旁绿化的首选。”基地业主张小平介绍说。
“放眼望去的万亩油樟基地,几年前大部分都是石头和撂荒地,石漠化很严重。”张小平告诉记者。
2010年,华蓥市从宜宾购回油樟种苗,在观音溪镇跳石沟村试种200亩获得成功。2015年,来自全国的6个业主竞相承包荒山,扩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华蓥市已建油樟基地4.2万余亩,主要分布在观音溪镇、庆华镇、阳和镇、天池镇等地。
如今,油樟树的生态效益日渐凸显,“油樟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四季常绿,抗旱能力特别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有效遏制石漠化。”张小平说。
油樟树不仅绿化作用明显,其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新鲜油樟叶可以用来提炼樟油;还可提取桉叶素,广泛用于医药、香料工业等;蒸馏后的残叶可做洁净燃料、檀香等;樟木香气浓郁、耐腐防蛀,是造船制箱、民用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的上等原材料。”张小平介绍说。
如果说我市在污染治理、节能减排上做的是减法,那么在绿色发展上做的就是加法。
近年来,我市开展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试点以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目标,将破损山体修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全面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597公顷、矿山复绿369公顷,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达83.48%,实现废弃矿山复貌、复垦、复绿的“三复”目标,昔日的“工业疮疤”变身为青山沃土。截至2021年,全市森林面积30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67%。
山清水秀全民水库。 陈清英 摄
我市还抢抓“双碳”机遇,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地企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着力发展先进制造、循环农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通道物流、文化旅游、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产业,以“绿”生“金”的探索遍地开花。
延绵山水间,广安人用汗水浇灌并扮靓共同的绿色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一步步变成现实。(各县(市、区)融媒 夏俊林 范青燕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琴)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