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开欧洲的名著,很容易发现在描写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骑士”这一身影非常常见,甚至还有专门描写骑士生活的《堂吉诃德》。可是,为何像堂吉诃德这样的“骑士”,只诞生在欧洲,在地域广阔、文化繁荣的东方文化中却没有他的身影?
这是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度产物,也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骑士教育并非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完成,而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它贯穿在欧洲骑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骑士教育意在培养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骑士。所以,骑士教育除了英勇和无畏,还有一部分的世俗性甚至是低俗,个别教育理念也有点谄媚,毕竟骑士所服务的主人就是贵族和贵妇。所以,在《堂吉诃德》中才会描写了一个和人们传统印象中不同的骑士,带着点荒诞。
而这种教育贯穿了整个西欧骑士的青少年时期。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开始在自己的家中接受骑士教育,学习什么呢?宗教知识、道德教育、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的是以后可以更高地为封建主服务。这是在家庭教育阶段需要完成的。
到了七岁和十三岁,也就是常说的青少年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是侍童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封建主按照等级,将孩子送到附近地位高、武功强的贵族家中做侍童,主要通过侍奉家里的主人和主妇,来获得所谓的礼文教育。到了十四岁和二十一岁,则开始接受骑士七技。有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到了二十一岁,通过隆重的礼仪,侍从们被授予骑士称号。
综上可见,骑士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其内容注重宗教道德品质,以养成军事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匮乏。骑士教育的内容不是为了熏陶人,而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更何况,骑士教育在欧洲屡见不鲜,几乎可与中国古代的儒生教育相比。
于是乎,骑士成了欧洲中世纪的代表,骑士精神也影响了欧洲一代又一代,很多西方电影中会有两人决斗的场景也是源于此,后世的绅士教育,对女性的尊重也源于此。所以,后世的欧洲文学才会不厌其烦地描写他,或称赞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士精神中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开始被人发现,所以也有了讽刺骑士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上文提到的《堂吉诃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