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所收录诗歌的创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之间,即西周至春秋早期。
据说当时的诗歌共有三千多首,后来流传下来的不过十分之一。又经孔子整理编纂,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多是从各地收集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相传周代设立采诗之官,每年春天,他们深入民间,摇振着木铎,收集各地传唱的民间歌谣,经整理谱曲后献给周天子,以便让天子体察民情。这个采风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芣苢(fú yǐ)》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与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雎》《卷耳》《汉广》等篇不同,《芣苢》一诗没有个人感情的直接抒写,全诗通篇也只变换了6个动词。看似简单重复,但一气读来,却仿佛被带进了那个充满节奏的欢快场景中。
这首诗叙述的是在一个温煦晴朗的日子里,妇女们相互召唤,三五成群来到田野里,采摘芣苢这种野菜。
芣苢,即车前草,是野外最常见的植物,可药食两用。四、五月间采苗,七、八月份采实。种子即车前子,是一味著名的中药,但也因其“多子”,在以前被认为有利于怀妊,也为这首诗中的妇女平添了一份美好的寄托。
“采采”二字,一说是“采了又采”之义,表示动作反复进行;另一说是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薄言”是个无意义的发语词,主要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
这首诗共三节,可以说是采集芣苢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刚刚出发的时候,呼朋引伴去采芣苢吧,这里有茂盛的芣苢可以采呢。然后是开始采摘的样子,先是一棵一棵摘下来,即“掇”;然后是一把一把采下来,即“捋”。最后采得越来越多怎么办?先是用衣襟向上兜起来,即“袺”;再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可以兜住更多的东西,即“襭”。
每一个动作都以“采采芣苢”开始,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起、扬、收三个阶段。全诗回环重叠,一咏三唱,虽然词句反复,但却绝无繁琐累赘之感。
正如清代学者方玉润所描述的那样: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诗经原始》)
设想一下,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个初夏的晴日,周王室采风的官员离开肃穆的京城,经过中州腹地肥沃的田野,面前一片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由远及近传来一阵笑闹声,一群采摘野菜的年青女子纷至沓来,其中不知是谁,首先唱出了“采采芣苢”的曲调,然后大家一边采集,一边相互应和。
暖阳之下倩影穿梭,歌声此起彼伏,如同天籁之音。采风者不禁看得呆了,他用诗歌将这个场景定格在了那一刻,于是,那群采芣苢的女子也穿越了三千多年的岁月,至今仍然欢快而鲜活地在我们的耳畔歌唱……
(插画配图来源于@日一尧)
编辑:艾叶
上一篇
下一篇